CanonFans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66853|回復: 263

我所表達的不是器材迷思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9-3-4 00:1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kt846 於 2011-2-11 01:56 編輯

*3/6
我把這句話說在前頭,希望看這篇文章的人可以抱持中立的態度。
我已經盡量讓我的文字保持理性,不摻雜任何個人情感。
當然,每個人看完文章的感受還是不一樣的。
而我以下所表達的,不是器材迷思的問題,不是討論要如何使用自己的器材。
我所關注的,是一個攝影者該要有的胸懷與氣度,謙虛和大器。

*3/3
今天寫下這篇文章實在是有感而發。
會加入CF,是因為這裡臥虎藏龍、和和氣氣、不打嘴砲。
看了一段時間,發現很多大大前輩,都說有錢就一次攻頂,久而久之有了一些感覺。

那就是,使用頂級器材跟攝影作品之間,有絕對的關連嗎??

我不是來說大道理,也不是來自以為清高,我也有兩支L,但那是因為拍底片的關係,我需要L的發色與性能。
有一些初學者或是進階玩家,常常會來上面發問。

有以下幾個問題類型最常看到,
1.這支鏡頭好嗎?
2.這支鏡頭值得買嗎?
3.這支鏡頭是不是很毒?
4.是不是只有全幅機身才能夠解放廣角鏡頭?
5.我該買副廠的還是原廠的好呢?
6.請[s:137]我值得購買的鏡頭。
7.我是不是該要買神燈?

以上的問題,透露出一些訊息。
1.有的人真的不知道要買甚麼鏡頭,因為真的是剛入門沒多久,需要一些前輩來為他解答。
2.有的人陷入器材迷思,在要與不要之間無法決擇。
3.預算的問題限制了攻頂的可能性。
4.不夠了解自己的真正需求。
5.沒有去深入了解每樣器材的功能性與獨特性。


插一個題外話,我有個朋友去參加人像外拍,他的設備很簡單,40D +EFS18-55 +EF50/1.8 +EF28-80/3.5-4.5 +EOS1000底片機。
就是這樣,他很高興的去參加了這個外拍,但是當我聽到說他拿EOS1000底片機+50/1.8出來的時候,他說他被笑:你的鏡頭怎麼......??
聽到這裡我覺得很難過,同樣是攝影愛好者,卻因為只是拿出底片機加上一顆最便宜的鏡頭,就要被"取笑"?
我心底不禁想到,這是一個攝影愛好者該有的心胸嗎?

大家都會說,一個大師,不管拿甚麼照相器材,拍出來的東西都一定很漂亮!所以當攝影大師拿出EOS1000+50/1.8的時候,有人會笑他嗎?我想沒有人敢多說甚麼,除非這個人拍的比這位攝影大師好。大師之所以能夠成為大師,是因為對自己的作品永不滿足,永遠追求更高品質的影像,並且保持謙虛的態度,讓自己存留更多進步空間。

但是我的朋友卻被笑了...
請大家深刻的思考一下,器材的好壞跟作品的好壞是成正比的嗎??

回過頭來,為什麼我要說器材迷思?
有人說定焦好、有人說變焦方便、有人非L鏡不可,還有人不知道自己要的是甚麼。

回歸一個最基本的問題,我們要的是甚麼?

如果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甚麼?那麼對外尋找答案,所得到的答案真的會是自己要的嗎?所得到的答案真的會符合我們的需求嗎?
是的,我們有真的去仔細思考過嗎?
在我們要購買這些設備之前,有沒有認真的去研究過譬如鏡頭的構成、光線的原理、光圈與快門的配合關係、影像的構成等等問題。
接下來思考我們所要拍攝的是甚麼主題?這個主題會需要怎樣的設備?我需要怎樣的配件來配合我的設備?我真的需要這些設備嗎?我了解這些設備嗎?
將設備與主題需求仔細權衡,我們就會得到最適合我們的裝備,也就少了許多器材的迷思了。

另外就是L鏡的問題,L這個字也常常讓很多人陷入迷思。
但是我們真的要想想,
為什麼要買L鏡?  要L定焦或是L變焦??
我們真的知道自己為什麼需要L鏡嗎??  買了L鏡能不能發揮它的最大價值??
有人買L鏡是為了虛榮,有人買L鏡是了解並且需要它的性能。
所以要請思考清楚,您  "真的需要L(或L定焦)鏡嗎?"  攝影不是器材好就可以拍出好東西,而是在於我們的思考與內涵。
就像是柯錫杰或是布列松,他們拍出了傳世佳作,但我們可曾去詢問他們所使用的設備?
我們該要學習的是大師們如何用最細膩的眼光、以及最扎實的攝影技巧來攝下這些絕妙的影像。
而不只是想著如何買到最好的裝備,我曾經看過有人拿了一台全片幅數位單眼跟一顆"大光圈人像鏡皇"參加麻豆外拍,但是拍出來作品單調、構圖不佳、明亮度不足,卻還是在跟旁人解說他的設備有多好用。

我不禁喟然!攝影,只能是這樣嗎?

說了這麼多,只是希望能夠引起真的喜愛攝影的人去深刻思考一下:
  
拍照,到底是為了甚麼?

有人是開心就好、有人追求深度影像、有人只是隨手抓拍、有人想要跟隨前輩腳步、有人單純紀錄生活、玩器材無所謂,要知道自己玩的是甚麼器材,不要盲目的跟隨,做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 3/4 新增文字

這篇文章會引起這樣的迴響我很訝異!至少我能夠引起一些玩家來自我思考。

其實不管怎麼說,沒有人規定不能夠追逐器材!我也曾經有過器材升級的煩惱,要頂級的自動變焦鏡頭,還是要德系的手動定焦鏡頭,甚至是尋找一些稀有的法系電影鏡頭;也曾經想要購買大片幅120底片相機,甚至是Linhof底片相機。

但是後來我讓自己停下腳步,我自忖拿起單眼相機的初衷,我們不就是想要拍照而已嗎?
曾幾何時,我們喪失了拍照最原始的感動!
因為我們太過於盲目追求所謂"前輩"(錢輩?)口中的好器材,我不是看不起有能力買下頂級鏡頭的玩家(我自身也擁有L鏡)。
而是在崇拜高規格甚至神話某些鏡頭後,我們喪失了自己最初為自己設下的目標,逐漸的在旁人的眼光中隨世漂流。

時下坊間因應了數位單眼相機的發展。
出版了許多諸如  "數位單眼相機速成-讓你30天成為單眼達人" 、"數位單眼機身鏡頭綜合評比" 、"美女人像外拍專冊-如何拍出你要的感覺"
等等之類的書籍.這些書籍在書店裡如雨後春筍般瘋狂的一本接著一本推陳出新,使的一些最重視基本訓練功夫的書籍乏人問津(其實那些書才是最好的)。
許多攝影雜誌也都大篇幅的介紹最新的,功能最強的機身設備。
我們也就順勢跟著這些出版品盲從的拍起書裡所謂的標準法則,盲從的買下雜誌上介紹的好機身,日復一日,致使自身基本的攝影知識與操作技巧都付之闕如。
然後看著別人說,"哇!為什麼你能夠拍出這麼好的照片?" "為什麼你拍的照片都跟人家的不一樣,很有自己的風格!"
假使我們是初學攝影的人,會有這種艷羨的眼光當然是正常的。
但如果我們是已經拍了好一段時間了呢?

我們真的可能在30天之內變成攝影達人嗎?
哪一個攝影大師在剛出道就很成功?哪位攝影大師說過自己是攝影達人?攝影大師會說我使用的器材都是最好的嗎?
大師們都是謙虛的。
因為他們懂得"成就越高、越要低頭"的道理。
之所以會寫下"所謂的器材迷思"這篇短文,無非是經過一番思考,並且有所感發。
不管是套裝鏡頭、頂級鏡頭、入門機身、最貴的機身。
我們買這些設備應該要有個最單純的目的,那就是"拍照"!


日本已故知名風景攝影師 前田真三就自許為"寫心師",在日本就有個獎項以他命名為"前田真三賞"。來表揚風景攝影師的成就。
反觀我們自身所處的島嶼,年輕一代漸漸成為失去自我的一代,
身邊有許多朋友想要購買數位單眼相機,我都問他們:你真的需要用到單眼相機嗎?為什麼你想要使用單眼相機?
有的人覺得單眼相機很好玩、有的人覺得單眼相機機身質感很好、有的人想要用單眼相機學習攝影、有的人說"我就是有錢.所以我想買單眼相機"。

我真的很希望在這個島嶼上出現更多的柯錫杰、前田真三與布列松!
也很希望CF能有更多成長空間!
希望這篇文章不會讓某些人反感。

**3/5 新增文字

所以攝影者的行為表現出他作品的深度!一個會嘲笑他人所使用的器材的攝影者,他的作品深度會如何呢?
只需要淺景深?
只需要大光圈?
只需要頂級鏡頭?
只需要焦段全部湊齊了?
寫下這篇短文的目的,不是要說教或謾罵,
真正的目的,是要讓愛好攝影的人可以去深刻思考,為什麼當初我們拿起相機?
除了只是想要炫耀器材的人以外,每個人當初最基本的想法就是"我要拍照"吧!
我不是在辯解到底要不要使用頂級器材,而是在反省一個攝影者該要有的內涵!
沒錯,亨利‧卡地亞‧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的確是使用徠卡相機創作。
但是他的作品在光影瞬間的Snap卻是十分準確!
從沒有一個攝影評論家是這樣"布列松因為使用徠卡所以拍出好照片"的說法來評論他。

我的這位朋友說去參加這個知名網站的外拍壓力好大!
因為每個人都是使用頂級鏡頭,每個人都來看他如何使用最便宜的定焦鏡以及最初階底片機,
一瞬間他反而才是最夯的人物,因為他沒有紅圈,所以引起大家的注意!

這個事件事值得我們去深刻省思的!

小弟在這裡祝大家拍照愉快~~

本文同時刊載於我的部落格"梁大叔的光影世界"


在這邊感謝本文250樓的樓主提供下面這篇好文章,看完上面本人的垃圾話如果覺得心有不甘的人或許可以再看看下面這篇,深度廣度充足!! 字字珠璣,值得細細品味!!

為何你的相機不重要?
文章轉自於 http://www.kenrockwell.com/tech/not-camera-cn.htm 原文以英文寫成,翻譯成簡體中文,經簡繁轉換編輯

原文網址
http://www.kenrockwell.com/tech/notcamera.htm

原作者網頁
http://www.kenrockwell.com/index.htm


為何在60年後的今天,當攝影器材不論是在照相機的功能、鏡頭的銳利度、底片的細緻度以及解析度都已經改進到一定的程度,卻仍然沒有人能夠取代或甚至拍出相同於安塞亞當斯(Ansel Adams)在1940年代所拍攝的作品?

在安塞所處的時代,並沒有像Photoshop這樣的電腦軟體,那麼他是如何創造出那些無與倫比的作品讓許多企圖挑戰大師的人很快發現自己的失敗,他們有些或許可以很接近如攝影大師傑克迪金卡(Jack Dykinga)一般,然而每個人的作品卻又不盡相同。

為何有攝影師帶著最特別的攝影器材,前往他們利用網際網路(Internet)所取得,當年安塞亞當斯或是傑克迪金卡拍攝照片時所站過的精確位置,他們透過觀景窗構圖,並且小心翼翼地比對著他們手上那安塞或是傑克的攝影作品,試圖仿造大師們的心血結晶,然而,結局往往是他們或許能夠拍到非常接近大師作品的外觀,卻沒有辦法得到跟原作品相同的那份衝擊與感動。

上述所言絕非空穴來風的笑話,由於天文學家預測,安塞亞當斯於1948年在優美地國家公園所拍攝的作品『秋月』(Autumn Moon),畫面那月亮與山脈相互輝映的景象,每19年就會重來一次。於是在2005年9月15日那天,將近300位業餘攝影玩家浩浩蕩蕩地從各地出發,在天文學家所預言的位置集結,然而結局卻是,他們並沒有拍到相同於安塞作品中的雲、佈滿山頭的雪景或是月球上的陰影,然而仍有參加該次活動的攝影者說:『除此之外,我想我們已經拍得很像安塞的作品了。』相信安塞亞當斯如果在場聽了應該也會瞠目結舌吧!?

他們當然無法拍到他們認為自己可以拍到的影像,因為令人拜服的攝影師來自於能創造鼓舞人心的靈感,而非擅長於仿造他人的作品。

為何即使我們都知道,可以利用Photoshop這樣的軟體,將任何我們認為不好的影像,處理成為一幅幅傑出的作品,卻往往在花上幾個小時的修制以後,才發現這些經過後制的影像,可能比他們在原始未經處理前的樣子還要糟糕?

或許一幅影像完全是造就於一個藝術家的眼光、耐心與恆心再加上技術,而非他的器材。

一台相機捕捉到的是你的想像力,沒有了想像力,就沒有照片,那只是垃圾。

英文『image』(影像)這個字來自於另外一個英文字『imagination』,也就是想像力的意思,而非來自於『lens sharpness』(鏡頭銳利度)或是『noise levels』(雜訊程度)。大衛拉卡貝爾(David LaChapelle's)的作品完全關乎於他自己的想像力,而非他的照相機。佈置出他那些瘋狂的攝影場景是最難的部分,一但場景佈置完成,任何相機都可以用來作為他的拍照工具,然而如果把大衛所使用的相機交給我,並且給我相同的模特兒,我也無法拍出任何跟他相同的作品。

我之所以會在我的個人首頁上放上那張我與一隻大炮鏡頭的合照,完全是因為這我就不用在網頁名稱上多寫一句『這是攝影師的網頁』或是『這是一個攝影網站』,那顆大炮鏡頭能夠比文字更明顯而快速地表達這個網站的主題,這就是所謂的視覺語言,讓我們一眼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事情的重點,而事實上我已經好幾年沒有碰過那只鏡頭了。

任何一台照相機,不論多好或是多貴的照相機,都可以被用來創造那些出色的雜誌封面、贏得攝影比賽的作品,或是被懸掛在美術館?面供人欣觀。

不論是照相機或是鏡頭的品質,都跟攝影作品的內涵深度毫不相關。

喬荷馬斯的13 x 19” 限定版美國國家歷史博物館系列相片,在曼哈頓的金別克門美術館以650美元一張販售,而這些照片是用D70拍的。

有許多展覽販售由Holgas相機所拍出來、價格高昂的照片,但是販賣者不會告訴我這些作品是用什麼相機拍的,因為在這全新的Holgas相機一台只要14.95美元(相當於500元台幣不到),你可以欣賞到許多以Holgas相機拍攝的得獎攝影作品,展出於華盛頓區的可哥畫廊所舉辦的『2006歷史的雙眼』-白宮新聞攝影師協會攝影比賽展。

攝影大師霍克伊凡(Walker Evans)曾說:『人們總是問我用何種相機拍照,其實拍照的不是相機,而是……』接著他用食指輕敲著指向自己的腦袋。

西元1837年新墨西哥的一間教堂出現了一個傑作,傳說中耶穌的父親約瑟所建造的木造樓梯(奇跡樓梯 The Miraculios Staircase),有人會在乎他是用什麼工具去建造的嗎?利用網路上的搜尋引擎去查一查,您會發現我們可以得到許多關於這座木造樓梯的學術討論,但是絕對找不到任何關於他所使用工具的相關資料。

你的器材『並不會』影響到你的作品的品質,花較少的時間與注意力去關注於你所使用的器材,那麼你會有更多的時間去注意思考如何創造更令人欣賞的影像。

正確的器材只是協助你能夠更簡單、快速且更方便的得到你所想要拍到的影像。

誠如安塞亞當斯於1937年時,在一封回覆愛德華(Edward Weston)請求他建議如何添購鏡頭的信中說到:『任何良好的現代鏡頭都已經經過矯正,能夠在最大光圈時有最好的解析度表現,縮小光圈只是增加景深而已。』(詳見安塞亞當斯的自傳第244頁)

70年前,安塞亞當斯雖然沒有浪費時間在擔心他的鏡頭有多銳利,仍然能夠創造出許多以難以置信的且聞名於世的影像作品。

經過這70年來的沿革改進,比起拍攝所謂的測試圖,我們應該更充裕地去專心致力於製造極為漂亮的照片。當然這些大型相機所使用的鏡頭,其最佳光圈值不論是在1930年代或時至今日,都只維持在f5.6左右的水準,而一般相機與數位鏡頭最佳的光圈值大約比這個數值再縮兩格。

購買新的攝影器材並不會讓你的攝影進步。數十年來我認為『如果我擁有了那顆新鏡頭,那我就能夠拍出滿意的作品了!』不過…這個欲望似乎沒有停止的一天,如今我已經有超過30年的攝影經驗,然而永遠有更新更好的鏡頭在吸引著我。熬過去!看看這篇文章『The Station』,你將會得到更多啟示。

1985年,伊恩斯特哈斯(Ernst Haas)在他的工作室做了這樣一個注解:『照相機唯一該做的事就是從攝影滾出去。』

當時有兩位從加拿大Nova Scotia州來的女士,她們在一間相機店工作,並且是十足的萊卡(Leica)迷,她們存了錢並且各自買下了一部萊卡相機,由於景仰伊恩斯特哈斯是個使用萊卡相機的攝影師(雖然他在1980年代幫萬寶路香煙拍攝的廣告是用Nikon相機拍的),所以盡了許多努力才得到進入伊恩斯特攝影工作室的機會。

初時伊恩斯特並沒有發現,直到她們來到工作室的第四天,他才警覺到原來這兩位小姐把注意力都放在萊卡相機上面,在一次的談話中,兩人仍不斷提出關於萊卡相機,當其中一人再次提及萊卡在攝影上所佔優勢的問題,伊恩斯特終於忍不住的說:『萊卡相機和其他的相機並沒有不同,它們都能夠留下你們所看見的事物,但是,那也要你們要『看得見』才有用!』

從此之後伊恩斯特的工作室再也沒有人問起萊卡、Nikon、Canon或是任何其他品牌的攝影器材了。

伊恩斯特還說過:『什麼是最好的廣角鏡頭?只要退後兩步,順便看看海闊天空!』
你能在這裡見到一些世界上最棒的攝影作品,該網站的版主在這裡也提到跟我相同的主張。還有在這裡有一些關於為什麼擁有更多鏡頭只會讓你拍出更糟糕相片的相關文章。這裡有一些我用一台已經被使用過50年,價值3塊美金,比現在市面上的即可拍型相機更為陽春的箱型相機所拍攝的黑白照片。另外這個網站?看到的出色攝影作品,是用Olympus 8080傻瓜相機所拍攝的。

法國攝影大師安德瑞斯菲南格(Andreas Feininger)(1905-1999)曾說過:『有很多白癡的攝影者說:『啊!如果我有一台Nikon或是Leica相機,那我就可以拍出偉大的照片了!』而這是我這輩子聽過最笨的一種說法。除了觀察力、思考及對事物的興趣是能讓人拍出好照片的元素,你還應該去除那些諸如錯誤的光線,錯誤的背景或是不正確的拍攝時間等等,會破壞一幅攝影作品的因素,否則就別拍了!不管在你面前的主體有多美!』

人們都知道車子本身並不會自己開動,打字機也無法自己也文章,荷蘭畫家林布蘭特(Rembrandt)的油畫筆也不會自己畫畫。所以為什麼還會有那麼多聰明的人會認為有照相器材能夠自動幫他們捕捉影像?就算是最高級且先進的進口車也不能在高速公路上不靠人力而自行保持行駛在同一車道上,更別說它能自動載你回家了!無論再先進的攝影器材,你仍然需要負責在正確的時間將它帶到正確的地點,然後將它指向正確的方向才能正確地得到你想要拍攝的影像。

每一台相機都需要你來幫他設定拍攝條件,不論那是一台多先進的照相機。絕對不要去責怪你的相機怎麼會不懂攝影,居然拍出錯誤的曝光或是拍出不符要求的模糊影像。

一個好的車手,即使他駕駛著一台像Geo Metro這樣的爛車,一樣可以在大白天 從許多在後頭緊追不捨的警車群中逃逸,那是車手的能力,而非那台車,請看這則報導。

接下來我要告訴大家我是如何得到這些體悟:

當我開始學習某些技術,比如音樂、攝影、衝浪或是其他任何事,在該技術的領域中,總是會有一座需要挑戰克服的高山。最初的20年當你開始學習任何技術時,你大概只知道你自己手上有個很好的工具,不論是相機或是衝浪板,你可以確定的是,你所使用的工具跟在該領域佔有一席之地的專業人士可能是相同等級。你會花很多的時間關心自己的器材而且想盡辦法要買到更好的設備。20年後,你終於跨過那座山,成為該領域中的佼佼者,也可能已經名揚四海,然後有一天,當一個後學之輩跑來請教你的意見,要如何像你一樣成為該領域中的一位人物,你才頓悟到並且理解,原來這一切跟你所使用的器材一點關係也沒有。

你最後終於體會到那些你曾經使用過的,所謂正確的器材,只不過讓你更容易得到你所要的外在,而其實就算當初你沒有這些玩意兒,或許只是多花一點心思,你一樣可以達到今天的成就。你體會到原來對於那些你所使用的器材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不要造成你發揮技術時的阻礙,而如果你把這20年來所浪費在研究這些器材的時間,花在如何專心致力於該技術本身,那麼你可能可以在更短的時間達到相同的成就。

那為什麼那些讓你佩服的藝術家仍然要使用那些昂貴的器材,如果其實器材並不會讓他們的表現有所不同?答案很簡單:

1. 好的工具讓他們更容易得到他們想要達到的效果,一般的器材可能會讓他花去較多的時間。
2. 這些器材的耐久性對於這些每天都在使用他們的人來說,可以比較耐用。
3. 這些器材可能有某些功能是某些攝影師慣用的,而這些功能讓他們拍起照來較為得心應手,但不代表更好的照片內容。
4. 嘿!老子有錢想買最高級的器材有何不可?但不代表它能幫我創造什麼創意在我的作品?。

正如我所說的,那只大炮鏡頭在我的首頁只是要讓大家一眼就看出這是個攝影網站,還可以省掉我的畫面空間,讓我可以只寫一個大落落的『 Ken Rocawell』
這裡有一些菲律賓人用手機上的相機所拍得的照片。

最後一個例子,我買了一台無法正確對焦的二手相機,它已經被我送回去賣我的店家做了好幾次的維修,每次維修完後,相機就如當初我買時的樣子回到我的手上。身為一個攝影師,我知道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雖然是非常的麻煩,但是在任何情況下,我只要手動修正對焦的設定即可。而用這台相機拍的這張作品幫我贏得許許多多獎項,而且它被懸掛在洛杉磯的一間美術館,他們把一幅安塞亞當斯的原作收起來,改放了這幅作品。當然展覽過後,我的這幅作品又被換上了安塞亞當斯的那幅原作。然而請記得這幅作品是我用一台修不好的二手相機所拍攝而成。

在這幅作品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當我的朋友都決定要去吃晚餐的時候,我則選擇停留在拍攝地點,當我料想接下來將會出現令人驚奇的天色,我用這台相機以四分鐘的曝光時間拍下這幅作品,然而其實如果我用我另外那台3塊美金買來,拍下這些黑白相片的那台箱型相機來拍攝相同的景象,其實也會得到相同的影像。

就像我常常收到一些男性讀者寄來的抗議信件(從來沒有女性這麼做),他們大多是反對我個人對於器材的選擇。他們對於我所使用與介紹的器材非常有意見,只因為我可能用了跟他們不一樣的器材。問題是誰在乎呢?這些人真是可憐,他們大概是還沒跨越攝影這個領域的那座山,而天真的認為某些品牌的器材還代表著某種程度的優勢或意義。他們認為工具是他們精神上的延伸,所以如果我對於他們信仰的器材有所質疑,他們也會挺身出來保護他們所堅信的器材。這?有些萊卡迷對於我的這個網頁有很大的不滿。不過我要說的是,所有的器材都有其不同的價值,那完全取決於你要的是什麼以及你如何使用它,然而適合你的器材卻不一定適合我,反之亦然。

任何相機不論好壞,都能被用來創造出色的雜誌封面照片、攝影比賽得獎作品或是被懸掛在美術館供人欣賞的作品。相機與鏡頭的品質幾乎跟攝影作品的品質無關。

如果你能夠將自己的器材發揮到極限,那麼你大概已經擁有所有你所需要的器材了。更好的器材並不會幫你拍出更好的照片,因為並不是器材讓你成為更好的攝影師。

攝影師才是拍照的人,而不是他的相機。

可悲的是只有少數人領悟到這點,大多數人花許多的時間,檢討自己的器材如何讓自己拍出差勁的照片。

購買最新的相機只能保證你不會拍得更糟。

接受讓自己更有內涵的教育才能讓你拍出更好的照片,而非更多的相機。

別因為你的作品中缺乏任何東西而指責你所使用的器材,不相信的話你可以到一些有攝影作品的博物館或是相關的歷史書籍,看看50年前甚至100年前的人就已經得到的精湛工藝品質。相較起來現代的器材著重於方便性,而不在於影像品質的提升。請到我的死亡谷美術館(Death Valley Gallery),去看看我所拍攝的黑白照片,是不是很銳利呢?這些相片都是用一台3塊美金,無法調整曝光設定的箱型相機,加上一顆已經使用過50年的老定焦鏡所拍攝而成。這台相機比市面上的任何一台即可拍相機都還要陽春。

我曾經使用以美金10元購得的二手相機,拍出技術上及藝術上都堪稱驚奇的作品,也曾經使用我那價值一萬美金的鏡頭與Nikon機身,拍出許多垃圾不如的照片。

1921年,攝影大師愛德華(Edward Steichen)使用他跟所下榻飯店的領班服務生借來的一台柯達相機,在雅典衛城(Acropolis, Athens)為Isadora Duncan拍照。他之所以沒有使用自己的相機,是因為原本他們計畫只用拍攝電影的器材來呈現,然而事實證明後來雖然他使用借來的照相機,那張照片仍然是非常的出色。 這張照片於2000 - 2001被展示於懷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The Whitney)。

你需要時間去學習觀察與構圖,當你浪費越多的時間在擔心你的器材,那麼你能夠花在構思如何創造偉大影像的時間就會相對的減少。你應該擔心你的作品,而非你的器材。

每個人都知道,一台比較好的打字機或許會讓你在打字的時候更輕鬆愉悅,然而一個人寫作的能力,跟他使用何種品牌的打字機,或是他能否維修打字機,是毫無任何關聯的。既然如此,為什麼仍然有許多人認為,一個人是如何使用何種相機,或是他對於快門速度、鏡頭設計甚至是相機設計工藝的精通與否,跟他能否創造出引起興趣的作品,有任何的關聯呢?

就像想要寫作的人必須知道如何操作打字機一般,想要攝影的人也必須瞭解如何操作一台相機,但是這卻只是創作過程中的極小的一個環節。您知道我是用什麼牌子的電腦以及什麼軟體完成您現在正在閱讀的這篇文章嗎?您當然不會知道(除非您有讀過我的『關於』網頁),因為這個問題的答案對我有意義,可是對各位讀者來說卻沒有任何意義,就好比沒有人會在欣賞您的攝影作品時,關心或注意哪一幅作品是用哪一台照相機拍攝而成,因為那真的是沒有必要。

知道如何去做一件事情,跟有能力完成一件事情,已經算是兩回事,而要把一件事情做到令人稱許,那又更是另外一回事。

比如我們都知道,要讓一台鋼琴發出聲音何其簡單,只要用手指頭去按琴鍵,用腳去控制中踏板,一般人也能輕易地讓鋼琴發出聲音,但是要能夠用鋼琴彈奏出感動人心的音符,那可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別認為越貴的器材代表越好。

擁有太多的攝影器材往往是拍出最差勁照片的好方法。

價值越昂貴的相機與鏡頭,其所代表的實質意義往往與其價格不成正比。

評分

參與人數 11參與度 +390 收起 理由
rdfg8456 + 100
scop + 30
rche + 20
志明 + 10
vsyuan + 40
iwis3 + 20
cjcjonny + 40
dvchung + 40 Well said
ga024658 + 40
eddie8005 + 40 謝謝!
ben1016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9-3-4 00:22 | 顯示全部樓層
拍照當然是為了享受拍照的樂趣

器材~就選擇適合自己的就好了阿
為何要一昧的去追求好器材ㄋ???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9-3-4 00:25 | 顯示全部樓層
拍照,到底是為了甚麼?

對我來說
是紓解壓力
找尋興趣
結交朋友的一個方法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9-3-4 00:3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小猴 於 2009-3-4 00:41 編輯

精品文章~~~滿分~~~不多說~~~每個人有她的想法!!!我覺得~~~自己拍的開心就好~~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9-3-4 00:34 | 顯示全部樓層
每個人攝影的目的都不同
呈現出來的行為也大異其趣
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就好
追逐器材, 或許也只是滿足他心靈的一種方式
各人用各人的方式生活
只要不會干擾別人, 有何不可?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9-3-4 00:39 | 顯示全部樓層
4# 小猴


拍的開心就好,這比較重要,當你準備要買新器材之前,先想想....手上的器材你都用熟練摸透透了嗎?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9-3-4 00:39 | 顯示全部樓層
恩~我也覺得拍照快樂就好~

像我今天去拍UBA大專籃球聯賽
雖然場上全都是白鏡(好像還看到200mm F1.8),要不就N牌的VR黑鏡

而我還是把我的400D+55-200拿出來拍(當然一開始也是很猶豫)
只不過......不拍~我連讓自己快樂的照片都沒有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9-3-4 00:40 | 顯示全部樓層
說的真好   器材只是工具   最主要是器材後面那顆頭腦    其實因人而異    看您的需要    因我少拍人像    所以比較需求旅遊鏡   一切只為拍攝風景人文而準備   看個人啦     沒有必要比賽器材     因人外有人    真的好野人這點器材算甚麽   車子那麽貴都敗下去了   這器材算小朋友  隨便聊聊    大家不要放在心上    [s:19]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9-3-4 00:50 | 顯示全部樓層
站在廠商的立場~~敗下去就對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9-3-4 00:53 | 顯示全部樓層
拍照是為了要寫生活日記
不僅要拍的快樂
還要活的更快樂
[s:59]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9-3-4 01:05 | 顯示全部樓層
我的器材或許不是很好 .....

但是卻能夠為我保留住眼前的那片美景,這樣就足夠了。

[s:34]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9-3-4 01:07 | 顯示全部樓層
相片要拍得好.器材站50%.器材後面的那顆腦袋也是50%.是相輔相成的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9-3-4 01:37 | 顯示全部樓層
非常贊同樓主的想法
所謂的器材迷思,應該就是許多女人的名牌包迷思吧!?
最近和朋友聊天當中,發現真的就是有人幾乎很少拍手上的40D,但已準備買新L鏡與5DII,因為擁有這些器材就已經代表一定的成就感,至於是否拍出好的照片,這時似乎也沒那麼重要,重點是拿出來器材的氣勢和那很遠都看的到的紅圈圈;這也好像總有一群人,不停追逐最新功能的手機或電腦,總是無止境的。

不過話說回來,雖然小弟尚未擁有任何L鏡,但在用過朋友的L鏡後,也不得不承認L鏡的表現。說來說去,只要知道自己需求,有人為拍照表現自己想法買器材,有人為拍照紀錄生活買器材,有人拍照抓住瞬間買器材,也自然有人為拍照感受虛榮買器材,總之就像各位前輩說的「快樂」就好。
但我個人真的贊成先把手上器材摸熟比較重要!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9-3-4 01:4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chujy 於 2009-3-4 01:41 編輯

問題出在人身上.
器材是無辜的!!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9-3-4 01:50 | 顯示全部樓層
自己拍的開心就好                  [s:12]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CanonFans

GMT+8, 2024-4-29 14:39 , Processed in 0.13092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